《洗髓经》原文及解释,少林易筋洗髓功的由来

  • A+
所属分类:新闻中心

大家好,非常开心给大家讲解洗髓功的知识,内容深奥,难以理解,如果你想直接学习,可以添加我的微信:hsys91,我带你一起学习

洗髓经由来
相传中国南北朝期间,达摩祖师从印度颠末海路东度来中土,广州登陆,北上游历中国各地,最后落脚于今日的河南嵩山少林寺。达摩祖师在中国看到僧人终年默坐,多静少动,身体因此完美平衡而不健康,于是于少林寺教导僧人健身的时间以平衡其身心发展。
事先达摩祖师示寂并葬于少室山附近的熊耳山,因为传言有人看到祖师,祖先猎奇的开棺察看,觉察祖师遗骨已经消逝,只留下一只鞋子于棺内。接着和尚在祖师的遗物中发现一个胶封的铁箱,里面有两部以梵文著作的经籍,这两部书就是出名的易筋经与洗髓经。
由于事前僧人无法理解梵文,其中一名僧人心想祖师留下来的著作一定不是随便工夫,于是便带着这两本经出外行脚云游,希冀能遇到强者加以翻译。几十年后这僧人在四川峨嵋山碰到出名的印度译师般剌密谛,便将这两本书托付其翻译成中文。
后代对这段不可考据的故事不断抱持着怀疑的立场,所以历代以来常常有人狐疑这两部经文的真实性与传承,可是少林寺事先成为中国武学之鼻祖却是不争的现实,练武的人都听过「天下武功出少林」这句话,所以易筋经与洗髓经始终受到练武人士的崇敬,祖先以致依托易筋经寄义或名称而创出良多功法来,笔者所知道的以易筋经为名的时间就有四种之多。
比较这两本经可以发现,易筋经讲的身材的锤炼,使用推拿、扶引、冥想(采日月精华)等方法以让身体内外改变的稳固不摧。而洗髓经的内容信息比起易筋经可以说是大大的分歧,细心的读下去可以觉察跟武功实在谈不上多大的联系,反而更像是一本禅经,里面议论良多修行的看法与”心”颐养等等,与易筋经相比,洗髓经可以说是一本修练的心法,易筋经则比较偏重于身体的锤炼。
不管这两本经是否为达摩祖师所传,经文内容信息理想上是非常有价值的也真的有人把易筋经的时间练成。特别是洗髓经,不但贮藏中国禅宗的肉体,也包含了印度古代释教、瑜珈修练的主旨,可以说贯串中国与印度的思想哲学,供应修行人一个很好的基础观点,以是我这里要特别举荐本经给所有爱好根究人命奥妙的冤家们也建议读者同时参考中国的老子、庄子、六祖坛经与印度的帕坦加利瑜珈经,如此更能了解本经的背景与意义。这里我除了以白话正文本经,辅助现代华人阅读古文以外,同时也在里面分享了一些我团体的阅历与所知道的工具,希冀能对读者有所协助。
二、洗髓经原文
总义
如是闻时,佛告须菩提。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
此名静夜钟,不碍人间事。白昼任匆匆,务忙衣与食。
三餐食既竟,放风水火讫。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
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大众咸鼾睡,遗忘生与死。
明者独惊醒,白天暗修为。抚体叹今夕,过去少一日。
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分明如何救,福慧何日足?
四恩未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生未皈一。
默视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六尘连,五蕴并三途,
天人阿修罗。六道各异趋,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
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
如何知见离,得了涅槃意?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
蜗角大千界,焦眼纳须弥。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
流浪于生死,苦海无边际。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
须侯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
腹中宽空虚,正宜纳清熙。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
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
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夜夜常如此,日日须行持。
惟虚能容纳,饱食非所宜。谦逊保护身,恶疠宜紧避。
假惜可修真,四大须保固。软弱可持身,暴戾灾害逼。
渡河须用筏,岸方弃诸。造化生成理,从微而至著。
一言透天机,渐进细寻思。久久自圆满,未可一蹴企。
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载余。沉着在一纪,决不逾此期。
心空身自化,随意任所之。一切无挂碍,圆滑观自在
隐显度众生,弹指超无始。待报四重恩,永减三途苫。
祖先得此经,奉持为宗旨。择人相授受,吩咐莫轻视。
无始钟气篇第一
宇宙有至理,很难耳目契。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
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交并为一致,分之莫可离。
风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穿金与透石,水火可与并。
并行不相害。理与气即是生处伏杀机,杀中有生意。
理以气为用,气以理为体。即体以显用,就用以求体。
非体亦非用,体用两不立。非理亦非气,一言透天机。
更进一步步,原始更无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四大假合篇第二
元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坑阱注。
静坐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又为露。
生人又生物,益处满人世。水久澄为土,火乃气之燠。
人身小天地,万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质,总是气之余。
本来非我有,汇合还太虚。生亦未曾生,死亦未曾死。
形骸何时留,垂老后天地。假借以合真,超脱离凡类。
参透洗髓经,长生无尽期。无假不显真,真假浑无际。
应作如是观,真与假不二。四大假合形,谁能分别此。
凡圣同归篇第三
凡夫假作真,美衣为体饰,徒务他人观。美食日复日,
大家皆如此。碌碌一身事,不暇计生死。总被名利牵,
一朝神色散。油尽而灯灭,身尸埋圹野。惊魂一梦摄,
万苦与千辛,幻境无休歇。圣人独认真,布衣而蔬食,
不贪以持己,岂为身口累。参透天与地,与我本一体。
体虽有巨细;灵活原无异。天地有日月,人身两目具。
日月有晦明,星与灯相继。纵或星灯灭,见性终不没。
纵成瞽目人,伸手摸着鼻。通身俱是眼,触着知物倚。
此是心之灵,包括天与地,能见不以目,能听不以耳。
心若能清净,不为嗜欲逼。自知原本处,归向原来去。
凡夫与圣人,眼横鼻长直。同来不同归,因彼多外驰。
若能收放心,提念生与死。趁此健身驱,精进用心力。
洗髓还本原,凡圣同归一。
物我一致篇第四
万物非万物,与我一致体。幻出诸形相,辅助成生意。
有人须有物,用作衣与食。药饵及器皿,缺一即不备。
飞潜与动植,万类为人使。造化思何鸿,妄杀即暴戾。
蜉蝣与蚊蝇,朝生暮死类。龟鹤糜与鹿,食少而服气,
竟得多历年,人何不如物,只贪衣与食,遗忘生与死。
苟能绝嗜欲。物我皆一致。
行住坐卧篇第五
行如盲无杖,内观照性分,举足低且馒,急躁方更进。
步步皆如此,经常戒急行。世路忙中错,缓步保平安。
住如临崖马,亦如到岸舟。回光急返照,认取顿足处。
不离于当念,存心勿外务。得止宜知止,留意守空谷。
立定勿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随心静,止水与明镜。
事物任纷纷,现在皆究竟。坐如邱山重,端直肃容仪。
启齿深藏舌,出入息与鼻。息息归元海,气足神自裕。
浃骨并洽髓,出神先入定。卧如箕形曲,支配随其宜。
两膝常参差,两足如钩钜。两手常在腹,扪脐摸下体。
睾丸时挣搓,如龙戏珠势。倦则侧身睡,睡中自不迷。
醒来方伸脚,低头亦不拘。梦觉浑不异,九载征实际。
逾越生死关,究竟如来意。行住坐卧篇,只此是真理。
洗髓恢复篇第六
易筋功已毕,便成金刚体。外感不能侵,饮食不为积。
犹恐七情伤,元神不自持。虽具金刚相,犹是血肉驱。
须照洗髓经,食少多进气。搓摩干沫浴,按眼复按鼻。
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数拘。闭眼常观鼻,合口任鼻息。
度数暗调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浊纳清熙。
开眼即抽解,切勿贪酣睡。厚褥趺跏坐,宽解腰中系。
右膝包左膝,调息舌抵腭。胁腹运尾闾,摇肩手推肚。
分合按且举,握固按双膝。鼻中出入绵,绵绵入海底。
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鸣天鼓,两手俱掩脐。
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两手按摩竟,良久方盘膝。
直身顿两足,洗髓功已毕,徐徐方站起,行稳步方移。
忙中恐有错,缓步为定例。三年并九载,息心并涤虑。
浃骨更洽髓,脱壳飞身去。渐几浑化天,末后究竟地。
即说偈曰
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腹里食少,
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长生可了
三、洗髓经解释
1.总义
本篇目的要交代全经的精神宗旨。
「如是闻,时佛告须菩提。」
看过佛经的朋友都知道,佛经前头一定有「如是闻」这一句。理想上,这是佛在世时,吩咐阿难尊者将来阐述佛经时的必须阐明。除了「如是闻」之外,佛还吩咐必须阿难交代“何处说”旁听众有谁”等等消息,这这里我并没有看到其它交接,加上后面参杂一些似乎是中国道家医学的名词与观念,所以如许的经文是为佛说?为祖师说?一般人容易感到迷惑。不管若何,洗髓经的内涵对身心修练非常有帮助,所以就算不是为佛所传,也十分值得我钻研进修。
「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此名静夜钟,不碍人间事。」
这里首先夸张要练完易筋经的时间后再练洗髓经。依据笔者的经历,一般不善于运动的人对身体的反应或控制力十分“麻木”以身心修练的角度来讲,便是心也有大部分未被开发,因此要先练易筋经再练洗髓经是很有道理的即是是先把身体灵活一番,等身体反应好一点、灵活一点,以致健康一点,同时也影响了心”愈加活泼,然后来看洗髓经自然更有感受。后两句的意思初看之下好像是希冀练洗髓经的人在晚上练,不必障碍白昼的任务。值得留意的静夜钟”一词,钟不敲不响、一举成名,庞大运动的钟分明贮藏着惊人的能量,状况之间联络十分微妙。静夜里敲钟,象征着“静中有动”意义是说,一般人觉得修行必须透过良多外在行动,这里觉得更重要的心”修练,真正的修行人就像夜里的钟一样,外表安静稳健,真实表面含藏着秘密的修练,一有动作,必定像夜里的钟声一样惊醒众人。最重要的修行人要不透声色,不要决心的修改一样平常的行动,真正的修行是不会妨碍你本来的糊口的前面的经文延续会提到一些现代人难以配合的作息与观念,读者不必望难而生退心,这本经本来就是为了业余的修行人而设计的现代人因为物欲重而需要花费大部分的时间肉体于赚钱一事,自然不能按照本经所说实行。关于这点,笔者觉得只要观点到内心,能做的先做,不能做的放在外表期望自己将来能做到十年二十年下来,还是可以看到成效,时候与同年龄朋友相比,便可以知道益处了
「白昼任匆匆,务忙衣与食。三餐食既竟,放风水火讫。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大众咸鼾睡,遗忘生与死。明者独惊醒,白天暗修为。」
这里是说,白天可以依旧为三餐生活打拼,吃喝拉撒一切如常。早晨,要看书、要读经都照旧。等到功课做完,要睡觉时,看看身边人的熟睡,会发现,睡这个东西真是非常大的昏沉,人一睡着,不要说生死都不管了连对你情爱,对自己的幻想、深造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实在很没有用。诚意想修练的朋友要分明一个重点,佛门工夫,常常夸张要去除贪欲、嗔忿、就寝、掉悔、疑等五种覆盖,而且觉得这五种障碍大多是来自我习惯,特别是就寝,这个一般人视之为重大的生活享用的工具,世上唯有佛家认为它一个必须去除的坏习惯,所以这一段话便是正文这个观点。懂这个道理的人,便知道要少睡,而且控制这时候间来锻炼自己。佛家五毒:贪、嗔、痴、慢、疑)
「抚体叹今夕,过去少一日。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分明如何救,福慧何日足?」
看到身边人酣睡的同时,一边摸摸自己身材。又是一天过去了人命又少了一天,生死事大,无常疾速。就好比水里的鱼,看到水一日日的增加,知道自己死期一日日的降临,但是不知道如何自救?本人的福德不足,聪明不敷,又要等什么时候才华改进呢?
「四恩未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生未皈一。」
四恩指的「父母恩」、「众生恩」、「国恩」、「师长恩」,这四种恩惠是让我现在能安安稳稳在世的缘由。了解报仇的人,便能创造谐和与进步的将来。不懂得报恩的人,便是许自己一个混乱与懵懂无知的人生。
四缘是「因缘」、「二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繁杂来讲,这四种缘便是让我流连缠斗于世间麻烦、灾难、爱欲等等而不能自在缘由。不能合并这四种缘,就还要继续汲汲营营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忙忙碌碌于付贷款利息,刷卡追求名牌,直到出世降临。
四智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成所做智」、「妙观察智」。凡夫眼耳鼻舌身意种种功能,都是拿来看电视、听音乐、吃美食、闻香味而损耗,异样的功用,佛菩萨拿来运用,便是一切完满净乐,所做皆成。看那大企业家,可以赚大钱,成果大事件业,身体功能也与我无异,为什么我不能像他一样?所以要为这四种聪明不出现在身上而感到羞愧,要为自己加油了三生是「过去生」、「现在生」、「未来生」。凡夫受时间看法限度,把所有事用时间来切的碎碎的以效能为名来安慰自己,理想上反而是没有效力。成功者不在意时间,眼里看的胜利,把这三生看法合而为一,便是一心一意的要达成目标。假设心中受了工夫的限度,便要连带的被错误的效能看法给骗了那么本来可以胜利告竣的目的,反而零零碎碎,一点一点的停止,凭空跑出各种成果来障碍了
「默观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六尘连,五蕴并三途,天人阿修罗,六道各异趣,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如何知见离,得了涅盘意?」
仔细看这个世界,一切的人命但是乎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四生”或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有”或是人具备的眼耳鼻舌身意六项功能跟运用起来得到六种效果,互相运用之间,都脱离不了色受想行识的感染范畴(想要真的解这些名词意思,请自行参考佛教「大乘广五蕴论」一书)最后还是要落入死生轮回,都有机会成为畜生、恶鬼、落入地狱。比较好的轮回生为天人或成为阿修罗(这六种加起来叫做「六道轮回」)假设不知道这凡圣二谛的意思,不知道如何会沦为凡(六道皆属于凡)如何可成为圣(离虚妄、入真实,于六道轮回得自在谓之圣)没有经常刻刻存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种行为。那末,所学所见的就不能算是真功夫,就不能避免做傻事、差错判别、浪费时光、白做工、迷迷糊糊等等行动。多么如何知道如何善运用心意识?如何用对功夫?如何得到真正的摆脱?
「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蜗角大千界,蟭(jiāo眼纳须弥。」
这里是大约讲一下“见道”境地。这类“见道”并不是一般感官功用的见”也不是凡夫看法能够去思议、设想的假设修行人能突破眼耳见闻的限制看到事物的本体性,那种“不可思议”程度比方能从蜗牛角里看到花花大千世界、从一小虫眼里塞进局部须弥山(银河系)一样的虽然凡夫看起来像是夸大、吹嘘,那是因为凡夫用凡眼、下等聪明硬着去了解才会有此想法。举例来讲,以我巨大的聪慧,怎能去发现什么是量子物理、甚么是奈米科技?这些我不知道的学问,唯有智能超越我人能得知。又换句话来说,大家也都有机会开发自己的聪慧,推进本人的各项才能。总而言之,这修行的重点,不要依靠现有宏大无限的感官功能与观念来修,要有跨越如今见闻觉知的决计与勇气才行的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修行人能够开辟加强现有的感官才能,叫做奇特功用,这是现代大家都知道的工作。所以这一段给了喜欢追求奇特功用的朋友一个方向,也就是说,不要固执在现有的五官身体上下工夫,多么才华真正开辟出超越现有的感官才能。
「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流浪于生死,苦海无边际。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
一般人醉生梦死,要对他说明这醉梦经常还反被其耻笑。很少有人能体会这类要脱离生死、不再吃苦难牵连的急迫感。佛家讲慈悲,不是指凡夫的爱心。就如经文所说,看到众生胡里胡涂,不知所生?不知何死?生死流转不断,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停息?不如善用聪慧,运用各种伎俩来达成帮助他对于已有觉悟的修行人,最近的方法,便是教他一个适合的秘诀。所以有此洗髓之法来帮助我早一点成功。
「须矣《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腹中宽空虚,正宜纳清熙。」
接下去就末尾谈如何练功了
练完易筋经之后,每到夜深人静时,便两眼微闭含住眼光。关于这眼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本来就会发光,一般眼睛闭起来,大家觉得是一片黑暗,但是久习静坐的人便知道,真实会有光彩出现,懂的人不会去关心或顽固于这光彩,不懂的人会大惊小怪。古代中医与道家修炼也有以此眼光的色彩来判断身体的健康情况的办法。
呼吸要细微,不用口,以不发出声音、不对鼻孔发作冲击感为原则。端坐耿直,渐渐的弃旧容新。
腹中宽空虚”并不是要我饿着肚子练,而是比方我心念要放开俗杂烦恼,不要连任何事在内心。
「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
这里按照字面意义是说,每个月里把握月亮的盈亏、上下弦这四天,跟每一年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天,这些都是修练的重点工夫。然后天天在子、午两个时辰作以静为主的工夫,卯酉两个时辰,做以动为主的操练。
这段虽然短,可是外面的寄义良多,也很复杂使人困惑,需要好好说明一下。
第一句「朔望与两弦」,天文学里面的注释是「朔望两弦均以太阳及太阴视黄经为准;凡日月同度为朔,相差半周天为望,相距不时角为弦,月东日西为上弦,日东月西为下弦。」简单来说,朔”指的每个月最看不到玉轮的那一天,望”其相对180度,也就是一个月里面月亮最圆满的那一天。以月亮绕行地球的圆周来看,每九十度为一分野,假如0度是朔”180度是望”那么两头的90度与270度便是上弦与下弦,一般统称“两弦”所以「朔望与两弦」可以说是这圆周的四个极角。由此可知,朔望与两弦主要是讲月球与地球的互动联系。
第二句讲到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些是跟中国激进历法、节气相关的名词。其定义是
春分:这是春季九十天的等分点,这一天昼夜相等,所以古代曾称春分秋分为昼夜分。
夏至:白天最长,白天最短,这一天中午太阳位置最高,日影短至终极,古代又称这一天为日北至或长日至。
秋分:秋季九十天的两头,这一天昼夜相等,同春分一样,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冬至:这一天中午太阳在地上中位置最低,日影最长,白天最短,白天最长古代又称短日至或日南至。
以上可以得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四天来自太阳跟地球的互动联系。为何要寄望这些日子呢,「朔望与两弦」第一个与“潮汐”相关,中国古代人早就觉察玉轮的运行与地球的潮汐有密切关系。比如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便指出了潮汐和月亮的依托联系,说海潮「随月盛衰」。唐宝应和大历年间(762-779窦叔蒙在「海涛志」一文中也指出﹕「月与海相推,海与月相期」,「盈于朔望,....虚于上下弦」。都知道地球有百分之七十的地表是陆地,人体里也有百分之七十的身分是液体的分明现代的修行人早就觉察潮汐的感染不只影响地球,也同时影响了人体。
再来「两分与两至」,讲太阳对我联系。这四个日子非主流代表了日夜的长短与日照的工夫,这个对于农人的农作物耕耘有非常大的联系,协作这「两分与两至」与其它骨气的日子,可以辅佐农夫选择最好的下种、耕作工夫,以期获得好的收获。
古代修行人也早就发现了太阳不只影响了地球的生物发展,也异常影响人体的运作。举一个现代的繁杂例子,近年来科学家普及觉察日照时间对于人类的心境感染有很大的影响力,发觉在北欧高纬度的国度,由于日照时间少,其人民的罹患忧愁症与骨质松懈症比率明显的高于低纬度日照时间长的国度。
以上仅举出潮汐与日照时间的例子,理想上还有其它感染影响能够在未来讨论。古代修行人认为人的身体真实对应着宇宙自然的法则,天地星辰都与我身体互相影响、互通有无。最简单的比如天气改变会影响我心境,也会使我身体发作疾病,而天气的转变的绝大启事便来自日月与地球的运行联系。后人觉得修行练功夫假设可以协作日月运转、天然的感化,便能得到一举两得的成效。
更深入一点,这两句话里面还深藏着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对于修炼非常主要。复杂的说,大家都知道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光芒来自太阳,而月亮的盈亏来自太阳与地球的角度。假设以太阳为前面,月亮运行到地球的背后时,太阳的光芒便被地球遮住而照射不到月球,这个时候寓居在地球面前的人们自然就看不到玉轮了这个联络真实便是比如修行的意思。后人有句话说:「藉假修真」意思是说刚末尾修行时,要先靠这虚幻不稳定的身心,一步一步的锤炼,这个时分的修行地步就像月亮盈亏一样的虚幻不实,会变来变去,不稳定的所以修行早期,会进步、会退步,会法喜充满、会沮丧难过,这是很正常平凡的假如你不了解这个,而去执着在进步或退步的地步上,心情跟着崎岖,那是假修行而不是真修行,比如我喜欢看到满月,便要求它一个月每天都是满月,那是不可能的假设修行要为今天地步很好而沾沾自喜,便要了解接下来便是变坏的开端,假设想恳求自己每天地步都很好,就像求每天是满月一样,都是不可能的事”要知道,这些地步并不是修行的目的,那只是像月光一样,日光的反射罢了。
修行入门以后,慢慢的会知道要修“甚么”要怎么用功?这时候我便从月亮的地步下降到太阳的境地,离假还真”不再被反射而来的月光给蒙骗。虽然如斯,这日光照射的时间还是有长有短,还是有昼夜的辨别。比如为修行,就好像你开悟了瞥见”谬误,但是并没有跟着超凡入圣,只是知道该如何勤劳罢了,而且这“晓得”也只是片断的不是经常刻刻的晓得”而是有长有短、有昼夜之别的所以要说「两分与两至」,便是要修行人注意到这件事。修行到后面深入以后,阴与阳、光与暗会渐渐的互相融合,便全部都是日光了也就是后人说的「醒梦一如,昼夜长明。」
至于后面又讲到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很多人知道这四个时辰来自中国道家的修练观念,所谓「子午温养,卯酉沐浴」。关于何为温养?何为洗澡?良多道家的模范都有不同的注释。基本上温养与沐浴都是比如名词,并不是说温养就是默坐,沐浴就是沐浴。
「子午守静功」的精确正文该当是「守静温养」,表示不做任何意念观想、不用任何工夫,悄悄的似乎老母鸡孵鸡蛋一样守住当时的形态。要在子时(半夜十一点到黄昏一点)与午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这两个时间作这个功夫。
「卯酉干沐浴」的精确正文该当是自我推拿,要在卯时(早上五点到七点)与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这两个时间作这个功夫。作法在本经的最后一篇将会说明。
看起来好像是如许,但是另一方面来讲,修行岂有什么时间可修、什么时间不可修的差异?
「子午卯酉」古代星象学者称其为「四正」,意义是说子午卯酉处于圆周的东西南北四个对角,一天十二个时辰来说,即是是地球自转、太阳由东到西的四个分际点,先前说过日月星辰与人体关联系,一天内这四个对角分际时间点虽然也会对人体发作一致影响。
以是,一年四季有「两分及两至」要注意,每个月有「朔望」两个日子要注意,每天有「子午卯酉」四个时辰要注意,剖析起来说,就是要告诉我不要傻傻的修行,修行是很高深的一门学问,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遇到分歧的情况,要知道其由来,要了解其对应的办法。假设傻傻的不知变通,感觉一种道理、一种时间可以用到底,那不是*伶俐的修行。真正的修行人行住坐卧都有不同的请求,经常刻刻都在针对身心奇妙的改变作应变,面对各种景象,也不慌不忙的抵挡。真正的练功夫,不需要决计远离社会、远离家庭,只要少睡点、多清醒点,要在外表面偷偷的勤奋,不要让人看出破绽来。
「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
不管用什么功夫,都要控制住「一切惟心造」的基本准绳。要知道,所有境地、现象呈现在久远时,都是由于你心动了与其相呼应所以才产生的假设没有心识作用,则所有奇奇怪怪的现象便无从谈起,所以练功时对一切现象都不必认真在意。心念静到一个程度,时间便自然出现。勤劳时保持着若醒若不醒,睡眼惺忪的形态,但是必须外表清清楚楚,保持完好不昏沉、不念头乱飘,如此勤劳就对了
「夜夜常如此,日日须行持。惟虚能容纳,饱食非所宜。谦逊保护身,恶疠[lì]宜紧避。假借可修真,四大须保固。软弱可持身,暴戾灾害逼。」
恳求自己每夜如此的勤奋,每日持续不时。道家有句话说:「如要不老,腹内不饱。若要不死,肠内无屎。」所以不要饕餮,贪吃有害身体安康。同时心态要谦卑和谐,保护好自己,避开卑鄙受污染的情况。多么才华藉由这虚假不牢靠的身体来修炼,四大就是地、水、火、风,象征着物质的四种型态,模范里常拿来代表我精神。所以以软弱谦逊作为行事的准绳,不固执、不做勉强的举措,自然可以防止各种暴力抵触与灾害的进逼。

  • 详细内容
  • 加微信:hsys91
  • weinxin
  • 更多洗髓功内容
  • 进入微信公众号了解
  • weinxin